在古代文学的长河中,“妆扮”二字就像唐诗《游仙窟》里轻描淡写的一笔,勾勒出美人天生丽质之余,更添几分人为雕琢的韵味。“妆扮”,今人谓之“时尚”,它不仅是一种外在的装饰,也是时代精神的缩影。 隋唐五代,这段华夏历史上的辉煌篇章,见证了女性装束随社会风潮与文化底蕴的波澜壮阔。时尚如春日百花,竞相绽放,一季芳华落尽,另一季又绚烂登场,循环往复,生生不息。 图源网络 南北风韵,并蒂花开 自隋朝一统天下至初唐年间,南北地域的鲜明差异不仅体现在民俗风情与文学气息上,更深刻地烙印在女子的衣着打扮之中。 北方,受胡风浸染已久,民风开放,女子得以走出闺阁,参与社交。为适应骑射与出行的便捷,她们偏爱“胡服”的干练——夹领小袖,配以冠帽与小袄,尽显英姿飒爽。 而南方,则沉浸在繁复礼制的温婉之中,女子服饰承袭汉魏六朝之遗风,衣袖逐渐放宽,宛如轻云出岫,不仅适应了南方湿热的气候,更添一抹飘逸与柔美,甚至有“一袖之大,足断为两”之夸张描绘。 随着南北文化交流的深入,南朝服饰被视为“汉衣冠”的象征,北朝政权在追求中原正统的同时,亦纷纷效仿南方服饰,将宽袍大袖纳入重要场合的礼服之列,展现了南北服饰文化的和谐共生。 隋朝一统南北后,女子服饰逐渐形成了双轨并行的格局:一方是继承南方传统的“汉式”盛装,宽袖长裙,高台履,尽显典雅庄重;另一方则是沿袭北方“胡式”的日常服饰,窄衫长裙,披帛短靴,洋溢着灵动与便捷。 北地风情,日常之美 隋至初唐,女子日常服饰承袭北朝风尚,演变出纤长柔美的独特韵味。上衣以衫子、袄子、襦为主,其中衫子尤为流行。衫子不同于长袍,采用通裁短身设计,袖形细长紧窄,春夏季节多为单层软薄织物制成,轻盈透气;冬季则加穿双层夹衫或棉絮内衬,保暖而不失风度。 领式上,直领与弧领交相辉映,穿着时可选择两襟交叠或对襟等多样式。尤为特别的是,当时女子内衣形似现代之“袜”,穿法类似于裹胸,缠绕于胸腰之间,既实用又别致。 夏日里,裤装与裙装是女子们的必备之选。裤装分裈与袴两类,裈为贴身内衣,难以具象;袴则穿于外,裤脚掖入短靴,干练利落。裙装则流行“间裙”,以双色或多色布条相间拼接而成,色彩斑斓,如“绯碧裙”“紫碧裙”等,穿着时将裙腰束于胸乳之上,再以长带提至腹下,尽显曼妙身姿。 此外,帔子或领巾也是不可或缺的配饰。它们质地轻柔,披挂于颈肩,随风摇曳于胸臂之间,既继承了古代西亚与佛教艺术的元素,又融入了中原世俗文化的精髓。 南国盛装,礼仪之华 在日常的简约之外,贵妇人们还拥有一套专属于礼仪场合的大袖襦衣与长裙。这些礼服以短衣身搭配一圈短围裳覆于裙上,领口开阔,衣袖自肘部起逐渐扩张为大袖,内衫窄袖若隐若现,增添了几分层次感与神秘感。 与之相配的裙式虽与日常长裙相仿,但在礼仪场合则更为庄重。为避免裙摆拖地影响行走,女子们会采用高头履轻轻勾起裙脚,步履间尽显优雅与从容。 场合大袖衫子女子服饰发布于:四川省声明: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,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,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。 |